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案例资讯 > 行业新闻 > “分”而有治,协同作业:看分体...

“分”而有治,协同作业:看分体式机器人如何“四两拨千斤”

文章来源: 浏览次数:4次

面对城市中日益稀缺的停车空间,一种高度仅为12.6厘米的智能分体式停车机器人正在悄然改变现状,它们灵活地穿梭于车底,将曾经无法利用的角落变为高效停车空间。地下停车场里,你刚熄火下车,手机轻轻一点,两个小巧的机器人便从等候区滑出,精准地进入车辆前后轮下方。无需任何辅助设备,它们稳稳抬起轮胎,承载着你的爱车。

传统停车机器人往往需要一个整体平台来搬运车辆,而分体式停车机器人采用了创新的“车板分离”设计理念,它由两个独立的移动载车板组成,每个载车板都配备4个夹臂,总共8个夹臂协同工作。这种设计允许机器人从车辆前后方分别进入车底,通过举升机构将车辆抬离地面,然后平稳运输至指定位置。

分体式停车机器人

分体式设计不仅降低了机身高度——仅有126mm,相比夹持式停车机器人更加低矮。这一特性使得它能够轻松适很多低底盘轿跑车,而不会造成任何刮擦风险。

通过激光导航或视觉识别技术,机器人首先精确定位车辆。随后,两块可移动载车板分别驶入车辆前部和后部下方。

接着,抱夹装置开始工作,通过机械臂自适应不同车型的轮距和轴距,安全夹取车轮。整个夹持过程由一套精密传动系统完成。

当车辆被稳妥抬起后,两个机器人开始协同运输车辆。它们能够以±5mm内的定位精度将车辆运送到指定车位,完全无需人工干预。

分体式停车机器人

分体式停车机器人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卓越的空间利用率。传统停车场需要保留宽阔的车道供车辆转弯和调头,而分体式停车机器人需要的空间仅为2.42㎡(2.2m*1.1m)

除了空间优势,分体式停车机器人还具有出色的车辆适配性。它能够适应轴距1100-3200mm的各类车辆,从微型车到商务车都能轻松应对。

分体式停车机器人

随着技术进步,分体式停车机器人正在不断提升其性能。载重能力可达2.5吨,能够承载绝大部分乘用车重量。中央调度系统的优化也让多机器人协同工作更加高效。系统能够根据车场布局以及车辆和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,对停车场内所有机器人进行统一任务分配及最优路径规划。

展望未来,分体式停车机器人不仅仅是停车方式的变革,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大幅降低人工成本,提高运营效率,为可持续城市发展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