载重2.8吨,最快行驶速度可达每秒1.0米, 应用汇聚自有控制技术,让机器人安全有序的完成轿车的搬运工作。
DETAILED+分体式 vs. 夹持式:两大智慧停车机器人全方位对比分析
文章来源: 浏览次数:9次
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,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。智能停车机器人作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创新方案,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。应对这一时代趋势,上海汇聚推出多款智能停车产品,在众多停车机器人类型中,分体式停车机器人与夹持式停车机器人是两种主流技术路线,它们在设计理念、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。
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
结构:采用"车板分离"设计理念,车体由两块可移动载车板组成,搭载8个夹臂。
工作原理:机器人通过激光导航或视觉识别定位后,两块可移动载车板分别驶入车辆下方,举升车辆搬运至空位。取车时反向操作。
结构:采用"直收缩夹持"设计理念,两块载车板依托剪叉相互链接,同时搭载8个夹臂。
工作原理:在初始状态时,夹臂处于收缩状态,能够钻到轿车底部,在举升轿车的状态时,机器人钻入轿车底部后,夹臂打开,将轿车抬离地面,在搬运状态时,轿车被夹臂夹离地面后,通过行走机构完成对轿车的搬运工作。
二、主要技术差异
车辆适配性
分体式:适应车辆轴距1100-3200mm,兼容车型轴距更多,不仅可以搬运小型汽车、商务型汽车,很多微小型车亦可兼容。
夹持式:适应车辆轴距为2400-3200mm,从小型汽车到商务车亦可运转,但不能搬运微小型车。
引导方式
分体式:双激光导航
夹持式:惯性导航/二维码/激光导航
车体高度
分体式停车机器人的轮径为80mm,车体高度为126mm,对于很多高级轿跑类车型来讲,分体式停车机器人的兼容性更强
夹持式停车机器人的轮径为110mm,车体高度为140mm/165mm
辅助机构
分体式:无需任何辅助机构,即可搭载汽车,实现转运
夹持式:需要设置汽车矫正器进行辅助矫正后,方可夹持转运
是否需要停车房
分体式:无需停车房,可直接夹持抬离转运
夹持式:需要停车房,汽车驶入停车房后,由矫正器矫正,再夹持转运
三、性能特点比较
空间利用率方面:
分体式停车机器人需要2.42㎡(2.2m*1.1m)的空间,占地小,空间利用率高
夹持式停车机器人需要4.62㎡(4.4m*1.05m)的空间,占地大,空间利用率低
运行效率方面:
分体式1块325kg,两块650kg,重量更轻,采用四差速轮,驱动力更强,平均存取车时间约90-120秒
夹持式重量为1000kg采用双差速轮,核心更稳,不易侧翻,平均存取车时间约120-180秒
安全性方面:
分体式有双激光导航索引,定位更准,横向纵向潜入车底,不易受阻挡,风险性更小
夹持式采用伸缩夹持,两块载车板中间有剪叉链接,稳定性、安全性更好
成本构成:
分体式初期投资较低(无需购置矫正器等),但维护成本较高
夹持式单体机器人购入成本高(需要购置矫正器等),但维护成本低
四、适用场景分析
分体式停车机器人更适合:
空间受限的改造项目
高端商业综合体等对效率要求高的场所
需要处理多种车型的混合停车场
夹持式停车机器人更适用于:
新建大型停车场(100车位以上)
对取车时间要求不苛刻的场所
需要高度标准化管理的停车设施
五、发展趋势
当前市场呈现两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态势。分体式在中小型高端项目增长迅速,而夹持式在大型项目保持优势。停车机器人技术的选择应基于具体项目需求、预算和长期运营考虑,没有绝对优劣之分。随着技术进步,两种方案都将在智能停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,共同推动城市停车难问题的解决。